關於總會
關於太極拳
會務公佈欄
運動規則
會員國
文章
最新消息
成績看板
活動花絮
線上購物
 
第22屆青年盃成績公告
關於太極拳
太極名人 太極養生 太極心法 太極論武

論太極拳之鬆柔 (張義敬)


武術中取勝,可分為兩種方法:

一種是不斷加大自己的力量,較技之時,我的力量總比對方大,自己當然就是勝利者。這是常法,比較簡單,也容易理解。

另一種不是常法,即不斷減少自己的力量,使自己變得鬆柔,使對方有力無處用,這不是簡單的逃跑,而是用引進落空的方法,使對方找不到可以進攻的靶子,消除了對立面。凡用拳、腳,如果沒有較硬的對象,就喪失了施展奶猁滷囓鞳A無用了。這是太極拳以柔克剛、引進落空的方法。

上述兩種方法,大約就是外家拳和太極拳的根本差別。兩者練習的方法,追求的目的,可能達到的境界,都很不相同,本是涇渭分明的。學文不易,學內家拳尤難,其中的道理,很不容易弄清楚。

一種誤解

今有,一聽說太極拳要主張鬆柔、柔化,就不以為然,以為鬆柔了,就沒有技擊的作用了;這是誤解。我們說以柔克剛。引進落空,主要是指化勁時的誘敵深入,才說了太極拳技擊的一半。

還有一半,是捨去了硬力,真正鬆柔之後,通過沉氣、沉勁,能產生強大的爆發勁,在我獨知人的聽勁條件下,能隨時找準、控制對方的重心,給于殲滅性打擊。如果不願丟力,沒有真正鬆柔,就不會有沉勁,發勁就不會驚人,對于別人能發生更大的爆發勁,就不相信。不知者,不為過,算誤解。

太極拳誤在一個拳字上

太極拳的指導思想,源於老子《道德經》,如果不明本源,違反了拳譜的教導,很容易進入誤區,將太極拳練成外家拳,甚至變成體操;不僅勞而無央A連繼承還說不上,更不要說趕上或超過前人!

拳,在常人心目中,就是練就一些手法、腿腳,可以打鬥的一種技術。其取勝的條件,是速度快與氣力大。千百年來,氣力大的人,一直被歌頌著,如說某某為大力士,有神力,有神勇,力能舉鼎,水滸傳上有倒拔楊柳的魯智深,史記上有力拔山兮的楚霸王。這些都是讚揚的外家拳。

歌頌氣力小的詩文、成語,不知有沒有?深望讀者有以教我。比如說:你這個人氣力小得可敬可愛、難能可貴,小得全省,全國第一等等。這多麼反常!然而這才是表揚太極拳。

如果說外家拳追求氣力大,太極拳卻先要學會氣力小。“一舉動,周身俱要輕靈。”輕,就是氣力小。

在一般人心目中,總是相信氣力大才是拳。氣力小算什麼拳呢?所以,不少學太極拳的人,就還是主張要練些氣力,才會有用,才能保險。還說什麼“要想四兩撥千斤,必須練就千斤力。”這兩句話,前後矛盾,後一句就否定了前一句。既然四兩就能撥千斤,何必還要辛辛苦苦去練成千斤力之後再來撥,這不是大大地浪費嗎?既承認四兩就能撥千斤,練就千斤力來做被撥的對象嗎?有這個必要嗎?不是多此一舉嗎?骨子裡還是沒有忘記要氣力大才是拳啊!

對太極拳要追求氣力小,對四兩可以撥千斤,很多雖在學太極拳的人,實際上還是不相信的。

太極拳能做到引進落空,人不知我,我獨知人,正是以柔克剛,以輕制重的四兩撥千斤的具體表現。根本不是要練就千斤力才能做到的事。要人不知我,就更非氣力極輕極小不可,練就千斤力,只能成為被人知的對象和挨打的靶子。所以,我說太極拳誤在一個拳字上。

如果我們將太極拳稱為太極軟巧峇虓戊n彈央A名實相符,目的明確;說明絕非練力鬥力,硬推硬打,爭頂牛冠軍的事,肯定就不會發生;將太極拳練成外家拳或體操的錯誤,也就會大大地減少了。

前人認為太極拳是一種道法,是通過學習太極拳來全面提高人的質量,包括體質的健全、思想水平、審美意識等精神境界的提高,可以說人生該具備的種種優良品德,都可以從中獲得;奶狾酗F成就,也即自我完善。人的塑造成央C太極拳是一門為人處世幾乎無所不包的大學問,高妙的技擊奶牷A僅是其中的很小一部份而已。僅僅稱之為拳,不僅容易與他家拳法相混、相等,使人誤入岐途,也是小看了太極拳的弁遄C

追求輕靈的根據

在太極拳經、論中,與輕靈、力度有關的內容,今摘錄若干于此,以見太極拳追求鬆柔、輕靈,以柔克剛之理論根據。

“一舉動,周身俱要輕靈。”鼓勁練力,就既不輕、也不靈。

“發勁須沉著鬆淨。”要鬆得乾乾淨淨,發勁的效果才會精彩。若拙力未捨淨,發勁的速度就慢,不可能產生驚心動魄的效果。

“一羽不能加,蠅蟲不能落。”形容感覺的高度靈敏。要輕才靈,用力越大越不靈。

“本是捨已從人。”,要捨去硬力和主觀見解,才能粘連。太極拳講按客觀規律辦事,即因人為法。凡有硬力未丟淨,或思想主觀,在高手面前必然被動。

“不丟不頂。”只有在輕靈、粘連之條件下,才能做到。凡硬力未丟淨的,必然聽勁不靈,又丟又頂。

“人剛我柔謂之走。”是要我柔,不是我剛。是以柔化來克制剛強,絕非用力來頂進,去對抗。

“察四兩撥千斤句,顯非力勝。”說明以柔克剛,以小勝大,才是太極拳的本質。這顯非力勝四字,說得夠清楚明白了。凡以力勝大的,都不是太極拳。

“運勁身如百煉鋼,無堅不摧。”百煉鋼,是指柔軟,不是指堅硬。古人說“百煉金鋼繞指柔。”名貴的寶劍,可以纏腰一周,可以為證。

“極柔軟,然後極堅剛。”這說明學太極拳先追求的是極柔軟。“然後極堅剛”,不是說追求了長時期的柔軟之後,再去學堅剛;也不是說極柔軟之後,一夜之間,會突然變成一個堅剛的硬人;更不能自作聰明,跨過追求極柔軟的階段,先就去學堅剛。極堅剛,是指發勁之威力驚人,可以無堅不摧。

從以上所引的內容看,如果我們還有拙力未丟淨,就不合極柔軟的要求,如主張還應保留一些硬力在身上,就不是太極拳了。

我們在推手實踐中,每每發現力大並不可怕;覺其力大,正說明不如我輕靈,那正是我獨知人的優勢,可以充分發揮的時候。在高手面前,力大,只能被動挨打。倒是那比自己更鬆更輕的,才是可怕的對手。

執著于有力、練力,就太極拳而言,實在是不應該有的現象;不僅枉費奶牷A還走向反面去了,很令人惋惜!

前面談到,因為太極拳這一個拳字,使很多人意識裡或潛意識裡忘不掉氣力大才是拳這根深蒂固的成見。奈何奈何!

那麼,既然不主張練力,太極拳發勁的威力、能量巨大,令人驚心動魄,能將人迅速彈出或擲出丈外,這能量從何而來呢?這是常人不易理解,也正是太極拳之精彩處。

太極拳是在硬力捨去之後,培養出完整的軟彈勁來。硬力丟不掉,軟彈勁就無法產生。這就是為什麼要從輕、慢、勻入手而明確提出要捨已的原因,楊式提出有練體、練氣、練神三個步驟,第一步練體,就是練肢體柔軟。學習柔軟的過程,其實質就是丟掉自身力硬力的過程;丟得越徹底越好。“發勁須沉著鬆淨”,要鬆得乾,軟彈力才能速度最快,能量最大,也才能使人感到震恐,思想上解除武裝。一般硬力未丟淨或專門打過沙袋,不可能產生出這種高速度。這一點是常識範圍以外的道理,一般人不易理解。

我明確告訴讀者,太極拳發勁的驚人能量,是由高速度產生的,速度轉化成了能量。絕不是本身氣力比別人大。在太極拳中只是笨,不是巧。

例如:步槍子彈之彈頭,論重量,微不足道。然而射擊之時,因火藥之爆發力產生了高速度,其能量,就不可小看,直徑一公尺的松樹,可以穿心而過。這不是小小的彈頭本身有什麼威力,是因火藥的爆發力產生高速度的緣故。

主張練力的人,是在力圖加大彈頭的重量,而不去增加火藥的爆發力,效果會適得其反。太極拳的追求極柔軟,就是天天在增加火藥的爆發力。

求鬆軟比練力難

經驗告訴我們,練力雖然辛苦,但比較簡單;求鬆軟為艱難,細緻複雜得多,除了身體本身受著強大而又錯誤的習慣用力方法支配之外,這柔能克剛的理論,實際上是很多人都不能或不願接受的,或者是貌合神離,口頭上接受,但不能兌現。

如果不信,只要有緣,可與很多名家推推手試試,你將會驚奇地發現,真正鬆柔的不多,而硬的不少。這種現象,值得深思。

對于這種硬拳,禮貌的說法,是拳味不好或不對。實際是只學到了形式、外殼,內容還有待改進、填充,和“人不知我”的高妙境界,還隔雲山一萬重呢!

至於說,練拳時要神宜內歛,要表現出動態中的靜態來,這就更不是一般參加比賽的太極拳運動員所具有的了。金牌又代表了什麼呢?

化勁與發勁的誤區

從楊、吳式的經驗看,學習推手要不走錯路,必須先學習化勁,化勁有了基礎,然後才學習發勁,這是必經之路,也是捷徑。

由於對拳的認識不同,並非學推手的都在遵守這先學化勁的規則。因為好勝心太切,很多人初學推手,還不會化,遠遠說不上學會了引進落空,就好勝之心勃發,喜歡進攻,而且美其名為“有化有發”, “全面”得很了。對一貫主張堅持先學化勁的人,則斥之曰“老是化呀、化呀,沒有進攻!”還有人說,主張柔化的,只能叫太陰拳,不能叫太極拳云云。

主張先學柔化,是太極拳的正路,如果不經過長時間的柔化訓練,就根本不可能使全身鬆柔下來,只有全身鬆柔了,才說得上以柔克剛、引進落空;否則,一身硬力,必然與對方無法粘連,勢必不丟就頂。不丟不頂,就成了一句空話了。現在的推手,常常出現拉拉扯扯的局面,也就是不會柔化的緣故。

化勁與發勁,有個先決條件,必須全身鬆柔以後,才能做到。如果初學推手,就主張有化有發,是犯了急性病,倒果為因。因為全身還未鬆柔,不可能有完整的軟彈勁產生,所謂有化有發,必然發生了假劣的質變,成了硬打硬鬥,結果是大家都不長進。因為脫離了求鬆柔的正道,與太極拳理南轅北轍,也就只能走向鬥力、頂牛的途徑了。

有的人不明此理,認為推手就是爭就是爭勝利,自己還沒有將僵硬之軀,改造成鬆柔之體,而好勝的慾望早將以柔克剛的原則,打鬥的煙消雲散了!

今天只應有兩派

由於歷代傳承關係的不同,和各人體會的差異,太極拳形成了很多流派。這是客觀事實。又因為太極拳的理論深邃,在同一門派中,也還是千差萬別的,也可以說是人各一派。

我們今天有了科學頭腦,就應該總結前人的經驗,看到自己的不是與不足,更應看到太極拳的本質。

太極拳善於保存自己,主張柔化,並以柔克剛,也即實踐拳論上的四兩撥千金;更能以全身柔軟後產生的爆發力攻擊對方,威力驚人。而接觸對方時,總比對方輕,達到了人不知我,我獨知人的境界。這是太極拳的特異處。

因此,我們可以說,到今天太極拳實際上只有兩派,一派正確,一派錯了。主張丟盡硬力的,正確;還未丟盡或不想丟淨的,錯了。也就是能捨已從人的,正確;不求人不知我的,錯了。

內家拳有一些共同規律,如求鬆軟、完整、爆發力等等。而鬆軟、完整,又沒有止境,鬆軟、完整的質量、程度越高,爆發勁能量就越大。太極拳更是如此。只要我們辛勤耕耘,精益求精,成就可以沒有限量。太極拳能引人入勝,這是很多人樂而忘倦的主因。這也是遇到高手時,使我們非常驚喜、讚嘆、佩服而又非常響往的原因。

我們反對用力,因為力的潛藏有限,儘管我們努力發掘,天天開拓,到一定時候,就會停滯不前,勞而無央F更壞的是,練太極拳的人,一旦誤入了用力的歧途,通向鬆柔的道路,就被堵死,悟性、智慧、靈覺就無從開發。這無異於丟棄一塊金磚,只拾回土磚一塊!
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摘錄於「1995海峽兩岸太極拳學術研討會--論文集」
 
World Tai Chi Chuan Federation
訪客留言版
相關網站
服務信箱
徵稿啟事
 
 
本網站所有文字著作權皆受法律保護,任何人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引用!Copyright2006©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。 版權所有,轉載必究!!
地址:台北市朱崙街二十號608室 電話:02-27783887  傳真:02-27783890   E-Mail:ct.taichi@msa.hinet.net